2016-07-06 | ◎ 文/梁玉燕 (明愍)/加拿大報導 自1997年起,慈濟加拿大分會為了提供華裔子弟身心靈各方面有所成長的學習環境,相繼在加拿大東、西部成立八所慈濟人文學校,培養華人子弟的人文素養。位於加西的素里慈濟人文學校,適逢創校十周年,6月22日上午舉辦周年慶祝活動,由於會場空間有限,全校親師生分兩梯次參加。第一梯次舉辦第八屆畢業典禮,週年慶切蛋糕活動,第二梯次則為四個雙語班和四個低年段班級舉辦結業式,共十六個班、四百五十人參加。 會場外,親師生在大型十周年慶看板上簽名,紛紛寫下祝福學校的話語,揭開周年慶活動的序幕。親師生布置了靜思語教學靜態展、各班作文及活動海報,同時邀各界嘉賓體會中國文字之美,共享教學成果。溫哥華和高貴林慈濟人文學校師長也前來祝賀,帶動團康活動,一起與素里親師生同樂。十四位畢業生在校長梁玉燕和老師、在校生的祝福下,由校長親手撥穗,導師分享每一位畢業生學習華語的過程與教學感言。 畢業班導師蕭莉敏執教多年,與同仁互勉以《靜思語》為舟楫,在知識學習與人格陶冶的人生長河上,擺渡一個個閃亮的青春生命。雙語信班廖珮妏老師有三年多的教學經驗,感恩校長與全體同仁的叮嚀與陪伴,以及家長們無數個週末,不論晴雨接送孩子,只因為有親師生那一份共同體會中華文化的堅持。 中華民國駐溫哥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任黃正杰,則是肯定慈濟教師踴躍參加全加華文教育會議,示範靜思語教學方法,多年來致力於提升品德教育。除了課堂教學融入品格教育,教師和愛心爸爸、媽媽、哥哥、姊姊也與慈濟志工不定期前往社區掃街 ,服務人群,培養同理心。素里市代理市長Dianne Watts代表市長贈送紀念獎牌,感謝慈濟志工與親師生對社區的付出和貢獻,梁玉燕校長也回贈素里慈濟人文學校《笑園˙校園》十周年專刊,分享設校十年來的點點滴滴。 結業式結合周年慶活動,分別由八歲的林佩璇和九歲的高迺翔小朋友,以及慈青李効叡和林佳蓉主持,臺風穩健,博得不少掌聲;中年級學生表演「大地和風拳」,動作有力、拳拳到位,令人精神為之一振。與會來賓無不專注地看著幼小班和幼大班小朋友呈現〈沒關係〉手語歌曲,表情動作天真活潑,可愛模樣逗人發笑。 伴隨著會場內隱約傳來的笑聲,剛參家第一梯次活動的家長,仔細讀著看板上十年特刊所彙整一個個溫馨的故事。曾經,有一位義大利籍母親帶著來自中國大陸的養女來報名,原因無他:「女兒身上流的是中國人的血液,學好中文,將來也能保有屬於她自己祖先的文化。」另一位家長祝翠玲女士,肯定愛女劉芳如從四歲到畢業,持之以恆學習中文,如今說靜思語已是親子之間的互動方式:「這幾年來,她從列治文轉到素里慈濟人文學校,未曾間斷和慈濟的緣,而我也因此受到薰陶,靜思語成為我們親情的潤滑劑。」 素里慈濟人文學校創校,緣於2002年9月,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到高貴林慈濟人文學校了解校務發展狀況,有感於學生人數超過四百人,其中部分來自距離溫哥華較遠的素里(Surrey)及蘭里(Langley)地區,加上越來越多華裔移民遷居郊區,想學華語的人大幅增加,為了維持教學品質,於是與慈濟志工決定在素里成立第四所慈濟人文學校,租借北素里高中教室上課。其後隨著雙語班逐年增設,嘉惠更多使用英語溝通的華裔和非華裔學子。 海外華語教學資源不足,流利的中文能力,需要長期扎實的訓練。因此,素里志工借鏡其他人文學校的經驗,投入華語教師招聘、培訓,首屆終於在2003年9月6日開學。十二年華語教育包含幼小、大班,小學一至六年級,進修一至四年級,招收對象為四到十八歲的華裔學生。入學依個人中文程度編入適當的年級就讀。每週六上午上課三小時,一學年共三十週課程。初階課程包括繁體字書寫、注音符號及漢語拼音的使用,透過漸進式課程,提升學員中文能力。此外並開設誠、正、信、實四個雙語班,以韓籍學生居多,其中雙語實班的學生當中,也有欣賞中華文化之美的碩士和博士。 十年來,參與教學活動的志工累計多達三百多人,計有八屆畢業生一百零七人,學生多來自三角洲(Delta)、白石(White Rock)、蘭里 、亞伯斯佛(Abbotsford)、素里等地社區的華裔家庭。目前十二個年級共有十六班、兩百四十位學生。 素里慈濟人文學校辦學十年,受到各界人士肯定。9月28日,素里市教育界人士蒞校觀摩大多是韓國籍學生的雙語誠班、信班的教學方式,對於慈濟志工組織凝聚了社區情感,更是印象深刻。多年來,加拿大慈濟志工推展志業,發現當地社會福利制度健全,人文教育最有拓展空間,因此透過志工組織,致力於落實華語教學,在異國異地經營有成,而今已經築起一座又一座教育的燈塔。 (本文摘自2013《慈濟年鑑》)
Read More2018-06-09 | ◎ 林俊彥、蕭莉敏、吳群芳/加拿大報導 慈濟加拿大素里人文學校欣逢創校十五周年,學校利用2017學年畢結業典禮,邀請創校校長郭夢麟(濟明)及歷任校長梁玉燕(明愍)、管惠美(心聆),共同見證這所人文薈萃又具有優良傳統校風的成長歷程、校史文芳。 ◎ 靜思語—「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 座無虛席的劇場裡,活潑創意的各項表演節目進行著,學生將平日老師教授的拗口難學中文,一字一句流利標準朗誦、詠唱,家長們看到孩子們學習成長的碩果,此起彼落的閃光燈、錄像機,忙著記錄孩子的成長;外場學生海報作品展示,是他們平日努力耕耘、學習中文的成果。 班級學生在校園中、教室裡的學習生活影片,穿插在頒發獎狀、獎品給校外中文比賽得獎與校內學習成就優異學生的同時,一起回顧溫馨甜美的學習日子成長軌跡。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冬日,或是雨水不停的春天雨季,不減學生及家長每周六到校學習的熱誠。 ◎ 靜思語薰學海無涯,大愛無國界。越來越多其他族裔的父母,選擇將孩子送來慈濟人文學校接受中文及人文併進的教育。(攝影者:吳群芳)陶 媽媽小幫手 素里人文學校創校十五年,校方特別致贈結緣品,獎勵學習十年的畢業班學生,鼓勵她們在求學路上的那份堅定毅力,及持續有恆的學習精神。 身為媽媽、老師及教務主任多重身分的方鶴璇,與有榮焉的看著女兒高迺筑:「真的很感動,看著孩子從幼小班開始讀起,一路走來,除了學會中文聽、說、讀、寫,還受到很多靜思語的薰陶,回到家來都會主動幫我做家事,還會幫忙照顧小妹妹,對海外長大的孩子來說,真的很難得。女兒的成長,讓我覺得在慈濟人文學校這十幾年來的學習,是非常值得。」 ◎ 人生座右銘—「甘願做、歡喜受」 擔任畢業班導師的蕭莉敏,在不捨和歡喜心情交織中獻上她的祝福:「恭喜畢業同學,走過漫長又艱辛的學習道路。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天領取「精勤奬」的同學,真正實踐了靜思語『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祝福所有的同學,把握每次學習的機會,堅持努力不要放棄,用正面積極的學習態度,格調要高、姿態要低。 回顧十年在慈濟人文學校的每一天,天天都充滿感恩。感恩學校給我機會,讓我成為莘莘學子重要學習階段的導師、感謝前後四位校長的陪伴關懷(郭夢麟、梁玉燕、管惠美、林俊彥),讓我受益良多。教過學生的靜思語,每一句都讓我有不同的感觸,受益更多。其中有句靜思語是我生活和教書中最重要的信念—『甘願做,歡喜受』,送給大家!」 ◎ 薪火相傳 延續慧命 「教育」是奠基孩子學識品格的基礎,興學辦校更是薪火相傳、孺慕人文、延續慧命的神聖使命。 經過歷屆校長努力耕耘,素里區學子才能在設備完善的公立高中(租借校區)接受中文教育,美麗校園加上寬敞明亮的教室設備,提供更完善的學習環境。 靜思語人文教育及中華文化學習並重的大愛品格學堂,熱忱教學的老師以及默默付出的志工,讓家長每周六可以放心的把孩子送到安全的環境中學習。 無論是在班級協助老師照顧學生的愛心哥哥姐姐或媽媽奶奶、維護校園清潔安全的愛心爸爸爺爺,以及協助校方處理行政校務等工作的志工,大家各司其職,一起成就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 「夢是無限的感恩,愛是永遠的笑容…」愛心媽媽、社區志工合力演繹《最美的笑容》,以優美手語無聲說法,表達對所有志工由衷的感謝。 期盼在他鄉異國的學子,能夠在靜思語的品格教育薰陶下,啟發培養孩子「心寬念純、信人有愛的信念。」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股清流,都有一塊福田,隱藏著豐沛的泉源。」今日的學習薰陶深植心中,他日落實於行反饋社區,奉獻付出服務人群。
Read More2017-10-25 | ◎ 鄧如柏、郭亮君/加拿大報導 加拿大列治文慈濟人文學校自1997年成立至今,已邁向第21年,雖然身在海外,但仍以慈濟教育精神與理念治理學校。教導學生「感恩尊重愛」的大愛校園,多年來在大溫哥華社區被數以千計的家長所肯定,周末送孩子來校學中文、學人文,這不只是慈濟教育在海外生根發芽結果的好因緣,也是加拿大慈濟人恪守上人教誨:「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要常懷感恩心,取諸當地、用諸當地,才能得到人家的疼愛與敬重。」以中華文化教育下一代,以品德教育營造優質校園,讓下一代茁壯成長。 7月,列治文人文學校郭亮君校長返台省親,因緣殊勝遇上人行腳至台南,有幸聆聽教育志業蔡炳坤執行長分享,感動之餘特別邀請執行長在10月加拿大八所人文學校教育人文營時,蒞臨指導和鼓勵。蔡執行長樂於應邀,此消息傳到各校,大家無不歡喜迎接。 為了讓蔡執行長實際了解加拿大人文學校校務運作與學校環境,特別安排參訪列治文和素里兩所學校。2017年10月14日上午,蔡執行長與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林宜信主任等一行四人在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師兄、教育發展組召集人曾淑珍師姊陪伴下來到列治文人文學校。 ◎ 友愛社區 幸福校園 一行人在校門口即受到志工們熱烈歡迎,行至走廊底時,學校活動海報和許多飲料回收瓶罐吸引眾人的目光,校長說明這是全校的愛心活動,資源回收換取金錢用來支助弱勢家庭孩子買營養早餐,至今已經累積到加幣403元,也就是可以提供806份早餐,蔡執行長和李主任一行非常讚嘆大家的愛心,這也是「知福、惜福、再造福」的教育成果。 此時剛好雙語班在中庭進行教學活動,這些小朋友大都來自不會說國語的家庭,雖然才剛入學,但在梅宇涵老師的教導下,也能以中文禮貌的問候來賓:「客人好!」這正是最有意義的語文課程體現。蔡執行長也順勢聽取校長說明雙語班成立的用意,對老師用英文和中文雙軌教學有更深的認識。 列治文人文學校自成立以來便向學校局承租Cambie 中學,從幼稚園到十年級共17班。校舍窗明几淨,建築物內成圓形放射狀,一樓是寬闊的中庭,教室集中在二樓,學生活動安全。參訪團進入辦公室時,正是志工成長和分享共修,大家熱誠歡迎來訪客人,並請分享經驗鼓勵愛心志工。蔡執行長在致辭時對校舍建築非常讚美,還感性的說 :「一走進校園,看到放射狀的教室安排非常攝心,好比我們將真善美帶入校園,再經由放射狀的方式傳播愛的種子。從川堂到二樓走道,又布置校園人文看板及中英文靜思語,處處都展現學校對人文教育的用心。」 ◎ 生活實踐 快樂學習 郭亮君校長也向大家闡述了學校的宗旨,不僅希望學生能在老師的活潑教學中快樂學習中文,並更加努力的推行人文教育,即品格教育生活化。學期中會舉辦多項的人文活動:「敬師奉茶」──教導孩子們尊師重道;「愛心回收站」──教育知福、惜福、再造福;「節慶活動」──學習傳統文化與人文;「靜思語語文活動」──從說唱圖文中加深、加廣品格學習;「孝親月活動」──闡揚孝順的重要。蔡執行長對學校20年來在教育福田努力耕耘十分肯定,也感恩許多志工、老師一路走來付出無所求的精神,真是難能可貴。 隨後一行跟隨校長觀摩幼小誠班的教學,林佳蓉老師帶領一群席地而坐四歲的小娃兒向大家問好,課堂中孩子們正在學習「ㄅㄆㄇ」,童言童語跟著老師一問一答真可愛,來賓們看著小娃兒們用心學習不停點頭嘉許。而後又參觀中年級和高年級教室,十年級最高班學生用中文寫靜思語學習心得的短文,也是中文和人文融合的展現。 短短一個小時的參訪過程,剛好遇到放學時間,一群家長開開心心接送孩子返家,校園呈現熱鬧氣氛,親子之間溫馨的互動也令參訪團每個人動容。校長和志工們站在走廊歡送著學生和家長離校,大家互道再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校園充滿感恩尊重愛的人文。 列治文慈濟人文學校20年來在社區發展,造福當地學習中文的孩子,成千個孩子在優質的老師和愛心的志工培育下,學習中文與中華文化;在靜思語的薰陶下,成為一個個美善的孩子。感恩蔡執行長蒞臨分享經驗,給予海外慈濟人文學校鼓勵。未來更多的二十年,我們會繼續播善傳愛,關心學生、關懷老師、有禮志工、有愛校園,從言教身教到境教,讓孩子們在愛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和成長。
Read More加拿大慈濟列治文人文學校2017學年度結業典禮,於2018年6月16日在總校長何國慶、副總校長曾淑珍,及全校四百多位師生、志工和家長共襄盛舉下圓滿完成。 當天活動,除了為十年級的五位畢業生舉行溫馨感恩歡送會外,還頒發本學年度各班學業成績優良獎、群育優良獎、全勤獎、穿制服獎等校內獎項,每位學生均可獲得獎狀及獎品;同時,也致贈獎品,鼓勵參加校外書畫比賽得獎的同學。 慶祝年度盛會,各班老師和學生準備了慈濟兒童歌曲唱遊表演,或以文字、圖畫展現中文、靜思語學習成果,呈現給大家。 節目非常熱鬧,無論是可愛幼小班表演的「請、謝謝、對不起」,還是七、八年級學生手語表演的「童話」,都顯現中文學習是寓教於樂。 學生們一年來在師長的教導下,認真學習中文,在品德教育上也日日增長。他們不僅能用中文寫出短文,也能利用中文製作的海報,呼籲大家愛護地球、孝順父母等,充分顯現學習中文雖然艱辛,經過努力,必能獲得甜美的果實。 ◎ 學中文 好處多 畢業班學生夏心薇,在慈濟人文學校已經讀了9年了,她的媽媽劉怡君也是列治文人文學校老師。在媽媽鼓勵和陪伴之下,認真學習中文的心薇,經常參加各種語文競賽並獲獎無數,此次代表畢業生致詞,除了感恩師長的栽培外,還把學習中文的好處與大家分享。 夏心薇說:「溫哥華說中文的人越來越多,會說華語自然有它的好處。我在一家日本餐廳打工,當我用英文幫客人點餐時,發現顧客彼此說著中文,支支吾吾的沒辦法用英文好好表達,我的一句『我可以說中文』不知令他們多開心!鬆了一大口氣後開始滔滔不絕的用中文順利的點了很多他們想要吃的東西。」 「就讀學校有幾位國際學生,課堂中如果老師說的英文他們聽不懂,我便用中文解釋給他們聽,幫助新同學適應陌生的環境。學中文還可幫助別人,真是一舉數得。」 夏心薇與大家分享她在慈濟學校難忘的一次探訪老人院經驗。對當時就讀二年級的心薇,帶來很深刻的印象:「在老師帶領下,我們一群小蘿蔔頭戴著好大的紅色聖誕帽,唱歌跳舞、表演猜謎讓老人院的爺爺奶奶開心。但是那時我太小,只會在一旁看著和愛心哥哥姐姐們陪爺爺奶奶聊天。(心薇那個候只會唱歌跳舞,還不懂如何和老人家相處。)」 就在今年,十年級的心薇再次去老人院服務。這次,除了唱歌表演外,還陪著爺爺奶奶做手工,一起聊聊天,聽他們講講自己的故事。雖然有些她聽不太懂,只是點頭和微笑,但是爺爺奶奶就很開心了 ! 這些經驗讓她體會到助人行善,以及付出的快樂。 ◎ 愛的循環 善的流轉 女兒畢業,身為老師、家長的劉怡君,心中滿是感恩。 劉怡君在慈濟擔任教職九年,懷著喜悅、驕傲的心情領著畢業生,有幸走了三次幸福門。今年,劉老師再一次走過幸福門,喜悅驕傲依舊,然而更多了一些善感的情緒。這次,她是一個臉上帶著笑,眼中含著淚的幸福媽媽,牽著寶貝女兒走向光明人生大道。 回想起當年移民到加拿大,什麼都聽不懂的羞怯小女孩進入加拿大的小學,學習英文、法文、日文。其中的「中文」不是她擅長的語言,但是在家中保持「聽、說」的同時,到慈濟人文學校持續加強「書、寫」。如今女兒可以用流利的中文運用在工作上,還能承擔典禮司儀工作,劉老師感謝慈濟這個大家庭九年的陪伴,讓她和女兒在異鄉也有家的感覺。 劉怡君滿懷感恩的說 :「日後,我們會持續付出,如同《靜思語》所說的『人和人之間要互相照顧和扶持』希望這樣的態度伴著孩子長大。同時,人的善念善行會流轉,希望它如漣漪般,愈擴愈大。」 慈濟在加拿大的人文學校已經深耕21年,隨著移民人口的轉變,現在的學生大都是本土出生的孩子,學習中文和中華傳統文化更需要師長的鼓勵和陪伴。一年一年人文學校送舊迎新,付出心力之多有目共睹,無不期望發揮能教育功能,在學習中文之同時,也能善化學童心靈,傳遞人文之美。
Read More連日陰雨的溫哥華春天,充沛雨水為大地帶來蓬勃生機。注重品格教育培養的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為了讓孩童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4月8日於加拿大分會舉行2018學年度「儲備教師培訓」課程。來自大溫地區三十五位學員及東岸參與Youtube現場連線直播的十五位三所人文學校學員(多倫多、北多倫多、渥太華)與六十人次的志工共襄盛舉,一起為培育幼苗獻上一己之力。 ◎ 教育影響孩子改變一生 身教重於言教,期許每位新老師及準教師,都能成為孩子楷模的副總校長曾淑珍師姊表示:「『FORT MCMURRAY』的經驗告訴我們,老師的教導影響深遠,不但會影響孩子,也會改變家庭及社區。」 淑珍師姊還分享自己兒子,如何受到好老師的啟發,進而成為教師的心路歷程,顯現教師的責任重大,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勉勵學員未來都是優秀人師。 ◎ 人文教育 希望工程 人文教育從小紮根,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即將邁入第五十三個年頭的慈濟,溫哥華人文學校顧問林秋月依循「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慈善步伐,帶領學員循序漸進認識慈濟,進而瞭解人文教育理念的重要,讓學童可以在一個溫暖良善的環境成長、茁壯,培育出健全的人格。 海外教導華語文的老師,最常遇到的困難是教材及資訊蒐集困難。賀瓊芳老師教導大家如何善用現代資訊,搜尋常用教學資源。除了常用靜思語「教學網站」分享外,「在線字典」、「中文常用網站」等,也可以很方便找到相關的資訊、圖片或影片。學員們專心聽講外,手中的筆也沒閒著抄寫下來。 慈濟人文學校的教學理念,強調「人文精神」的靜思語教學,深受家長歡迎。那麼,要如何將「中文與靜思語」結合,才能讓孩子在淺移默化中完全吸收?陳巧姮老師詳細介紹中文與靜思語結合的要領,配合「幼低、中高」兩組老師歐懿滿、徐幸娟的示範教學,讓不同年齡層及程度的孩子,很容易的融會貫通。 ◎ 以境示教 靜思語示範教學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教無類」更是所有老師的夢想。張劍霞老師分享「海外中文教學」的經驗,對大溫區學習中文的環境及學生特質,有不同見解,面對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要如何因材施教,提供不同的教學方式,內容豐富詳實,學員們獲益良多。 路敘陪老師介紹靜思語教學的理念,著重品德教學。如何將靜思語融入生活,「以境示教」,藉由「借鏡反觀」的小故事、大啟示,從真實生活心得,獲得心靈啟迪,引發孩子們的實見動力。 生命就像黏土,本來平凡的人生,只要有心塑造,也可成就出亮麗的生命。藉由陶藝家許宗煥的故事—「輪椅上的意外人生」,描述平凡的修車工,因工作意外與輪椅為伴;後因心境轉換,成為一個陶藝家。劉怡君老師告訴大家:「『人有無限的可能』不要害怕生活中的變數,只要有正面迎擊的勇氣,就會發現人生處處充滿希望!」 陳淑貞老師把教室比喻成交響樂團,如何經營班級?淑貞老師介紹:「老師就像魔術師,學習時時有驚喜,百寶袋、B計畫、C計畫、N計畫、任意門,隨機應變……。學生是樂團團員、老師是樂團指揮、教室志工是第一小提琴手,家長則是樂團粉絲&後援會成員。大家各司其職,就是最好的成功。」 ◎ 身體力行、教學相長育幼苗 課發組成員之一的陳巧姮老師,感恩有機會參與課程設計,從別的成員身上學到很多教學的技巧,與學員的互動及回饋,也讓自己跟著成長。 高貴林的儲備教師方嘉蘭,很感恩資深老師的經驗分享。雖然在台彎時就有接觸到靜思語,但是從今天的課程「靜思語五段教學法」中,得到更清楚的教學的方向,教導學生有依可循,還可帶回家教育自己的小孩。 本拿比吳侑庭老師表示:「學會將靜思語融入中文教案,很認同慈濟的人文教育。老師若能以身作則,學生也會有很好的修養。」 顏君蓉老師也說:「很榮幸有機會參加培訓,學到很多教學的良方,尤其將慈濟的人文教育教導給學生、傳遞給家長,進而改變整個社會,是很好的一個教育方向。」 教務長陳琍琍感恩所有老師:「我們的老師都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為了讓孩子更容易學習中文,除了準備豐富的課程內容外,還利用課餘時間製作有趣的教材。 課前研討、模擬教學,今年第一次由各校老師承擔課務、規劃課程,以過來人的身分經驗分享,讓儲備教師更快上手,是一次很好的經驗。」
Read More希望工程師: 從三歲開始,「老師」這個角色走入我們的人生,我們接受老師的教導,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解答心中的疑問,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您是否想過「老師」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有多深?有多廣? 「老師」如此重要,學子應該以何種態度面對「老師」?「老師」又該如何對待學子?兩者間的互動關係如何才能達到和諧? 證嚴法師期許師長要如農夫,用心耕耘每一畝心田,讓幼苗得以健康茁壯,1992年,慈濟教師聯誼會在這個理念下成立了,二十年來,將慈濟人文精神融入教學,在校園散播美善種子,更接引了許多老師加入分享智慧,教育出希望的下一代。 證嚴法師: 人世間要有希望,必須要有教育,教育就是希望工程,教育這兩個字,是教之而明明德、育之而長智慧,老師們要先培養自己的人品典範,再將這樣良好的典範用真誠的心傳給學生,一代傳一代,才能真正的文史流芳,我們的教聯會,大家真正的用心,人人彼此互動互享,啟發孩子良知,不只是教會他功能,我們要教給他的是良能,擁有生活的智慧,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不只是教學生,同時也教家長,很多學生面臨破碎的家,因為老師去了解他的家庭,經過教導及輔導,挽回了家庭,這麼多年來,老師心,菩薩心,這種的燈燈相傳,老師這盞智慧燈已經點起,還要讓更多人一起來點,佛教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弟子問:「佛陀啊,您說付出有功德,但是這樣的功德假如再分給別人,自己不就沒有了嗎?」佛陀比喻:「有一間暗室,裡面很暗,你點起一盞燈,另外有人拿了一支蠟燭,用這一支蠟燭再點起一盞燈,就這樣一支、十支、百千萬支,這樣的室內,你想是加亮,還是減亮?」當然是加亮,所以要功德多分享,你的智慧之燈已經點亮了,你要讓更多人來分享,更多人來分出這一盞燈,人世間要有希望就是要有教育,教育就是希望工程,大家能夠願意去做這種希望的工程師,我們的世間,希望就會愈來愈多。 願每一位老師,志為人師,志當培育良才的希望工程師,這是證嚴法師對慈濟教聯會的殷殷期許,本周證嚴法師菩提心要,帶您深入了解良師之道,敬請收看。 節目內容: 一、志為人師足以經緯 二、用愛教育足以傳心 三、教學當中足以契機 四、至誠致用足以立世
Read More